项目简介
客服中心
电话:020-87381621
地址:广州市海珠区海珠智汇科技园D1栋501
微信公众号/视频号:广爱社工
机构邮箱:
gashgzfwzx@gzguangai.com
微博:
@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广州市沙园街“双百工程”社工服务站是政府通过购买服务方式搭建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平台,于2010年5月建成,为广州市首批二十个家综试点之一,场地面积1700平方米。社工服务站以“广爱博施”为服务理念,结合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专业宗旨,坚持党建引领社工服务,运用社会工作专业工手法,为辖区内的困难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提供有温度、有准度的专业服务,协助缓解困难群众和特殊困难人群的困难,促进社区的发展,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并引进公益项目、孵化社区组织、培育社区志愿者、引导居民参与,协助各社区开展社区建设,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建立“关爱互助型社区”。
购买方:沙园街道办事处
监督方:广州市民政局、海珠区民政局
承接方: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评估方:第三方评估机构
二、服务简介
★ 党建引领服务
以党支部建设为中心,建立社工站党建学习阵地,以社区参与为媒介,落实党支部、社区组织、社区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共治的社区联动机制,健全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完善社区多元服务模式,促进社区协同治理。
三大服务板块:
1.“听党话·跟党走”社工站党支部建设
2.“强思想·促发展”社区党建宣传
3.“凝党心·齐参与”党员志愿服务
★ “五社联动聚合力”困难群众和特殊困难群体支持项目
以低保低边对象、特困人员、独居孤寡老人、困境儿童、贫困重度残疾人等困难群体为重点服务对象,发挥五社联动作用,构建并强化困境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协调发力织密织牢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兜底保障安全网,缓解他们面临的困难,并实现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全覆盖。
1.针对所有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拓展其社会支持网络,提升资源掌握及运用能力,缓解生活困扰;建立紧急援助和危机干预机制,协助其应对紧急突发危机。
2.针对支出型困难家庭成员、困境儿童、单身特困母亲、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社区参与服务的契机,提升个人能力,促进社区融入。
3.针对特困人员、残疾人、孤寡、空巢、独居、留守、失能、重残、计划生育家庭等特殊困难老人,链接健康维护的资源,同时提升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
4.针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低收入困难家庭)成员、支出型困难家庭成员、单身特困母亲,收集其具体物资需求,动员辖区组织、单位、企业帮扶济困。
★ “齿轮转动”社区照顾支持网络培育项目
以“搭建平台、整合资源”为核心,通过发挥社工专业能力,整合社区内外资源,培育社区志愿团队,动员社区力量帮扶社区边缘群体,增强边缘群体的社区照顾支持网络的志愿服务力量,建设互助友好型社区。
1.社区照顾支持网络培育
寻找社区“能人”,发挥社区骨干的影响力,培育社区照顾队伍,同时组织开展资源挖掘、资源培育、资源维系工作,提升社区资源的服务能力和社区参与意识。推动社会组织、志愿团队自主运作。
2.群体社区照顾服务
制定社区照顾精准菜单,上架社区照顾服务包,动员社区内外资源通过认领社区照顾服务包的方式,为边缘群体提供行动照顾、心理支持、物质支援和整体关怀四种类型的社区照顾服务。
★ “社企联盟”慈善街区项目
立足沙园本土,将沙园文化、资源与沙园服务结合起来,搭建社区公益慈善枢纽平台,拓宽社区企业参与公益的渠道,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公益生态,助力政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1.构建公益慈善枢纽平台,打造沙园慈善商圈。
搭建沙园公益慈善枢纽平台,加强街道、社区、社会组织、商圈商户及社区组织/居民的联动,逐步打造可持续的社区公益生态。
2.三大点亮举措,点亮社区公益生态。
通过“点亮社群-创意社区慈善公益市集”的开展,筹集慈善资源,为公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点亮街区-工业文化街区红色研学路线”,将文化传承和社区服务相结合,打造人文地产景的融合服务。
通过“点亮时间-公益时间盘活计划”,将公益服务与爱心企业优惠活动进行对接,使公益时间具有二次价值,同时促进企业/商家的宣传,打通“公益-商业联合造血”的完整闭环。
3.点亮精细服务,打通公益生态最后一米。
围绕困境人群、社区建设等需求分别制定针对性的精细化服务,为慈善资源提供参与线下服务的平台,运用慈善基金项目的善款,将慈善资源落地实处。
通过社区讲座、驻点展览、入户宣传等方式,帮助长者解决智能手机“不敢用、不会用”的难题,助力弥合数字鸿沟,同时,整合社区医疗健康管理资源,搭建社区健康管理平台,让更多中老年享受智慧生活的便利与幸福,助力长者群体接轨“数字化生活”。
★ “友”互助残障家庭支持项目
链接社区内外资源,搭建残障人士家庭成员的互动交流平台,提升残障人士及其家庭成员的个人能力,缓解残障人士家庭的照顾压力、心理和情绪压力;宣传普及对残障人士的积极正面认识,倡导爱护社区无障碍设施,促进社区成员与残障人士之间的融合,营造关爱互助的社区氛围。
★ “未”爱护航成长服务项目
积极探索建立家校社联动服务机制,强化文体服务、司法服务、安全服务和家庭教育服务等。通过线上普及、线下宣传相结合推广儿童友好理念。鼓励儿童青少年参与社区建设,通过研学、设计竞赛、手绘地图、拍照摄影等途径让儿童青少年表达意见。
三、社工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