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中心
电话:020-87381621/87381611
微信平台:
guangaishegong(广爱社工)
机构邮箱:
gashgzfwzx@gzguangai.com
微博:
@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广爱神奇“小苹果”——为残障人士搭建个人成长平台
“每个人都是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有的人缺陷比较大,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小苹果”简单来说就是对残障人士的一种平等又不失可爱的称呼,使用这个称呼,代表我们不再用同情、怜悯的眼光去看待他们,而是以积极、肯定的心态去支持他们。在广州有一群被称呼为“小苹果”的残障人士正在散发着独特的芳香,他们在社工的协助下学习各种手工并办起网店,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交往能力,这条创业路恰是社会工作的专业加上“小苹果”们乐观坚强共同缔造的结晶。
服务背景
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成立于2011年,服务范围辐射广州、佛山、福州等地区,跨越三市六区,覆盖华南地区,拥有多元服务,数百名同工规模,近六百万服务人次,希望让每一个人持有尊严和价值。
广爱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残障人士的世界并不只是死气沉沉,他们生命的颜色和我们一样丰富。如广爱社工所说:和“小苹果”接触的过程中,你会以为自己误入“小黄人+表情包”的世界,欢乐,搞怪,叽叽喳喳,充满活力,是整个服务的基调;搞事,闯祸,成长,背锅侠,职业“坑”社工,是他们的生活日常;一路上,跌跌碰碰,笑泪人生,相互交集,是“小苹果”用生命影响了我。因此广爱社工想为他们简单的梦想出一份力:赚够钱出去玩。
满足这个简单梦想的方法有很多,明明找一个爱心企业捐赠一笔出游费就可以搞定,为何我们独独选择了一条最难的路:创业。因为广爱社工看到了“小苹果”更深层的渴望: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向世界证明“我和你一样”,因此“我一样可以做到”。 因为广爱社工体会到了“小苹果”内心的自卑和不安,我们希望“小苹果”可以相信自己,善待同伴,内心强大,为自己感到自豪。这些都不是一笔捐赠可以做到的,因此,我们选择一条复杂的路,复杂到足以在过程中实现“小苹果”深层的需要。可以说,创业,是“小苹果”主动成长的动力,又是“小苹果”要努力实现的梦想。“小苹果”创业计划(项目简称),即是个人成长的平台,也是为其逐渐撕去“歧视标签”的过程。
项目策划
★ 需求评估社会康复是社会工作者从社会的角度,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障人士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为残障人士创造一种适合其生存、创造性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对于一般残障人士来说,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并不容易,有自身能力不足、自信心不强等内因,也有社区歧视、环境障碍等外因。另一方面,残障人士不能参与社会生产,决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难以提高,因此为残障人士提供平等参与社会工作的机会也至关重要。传统支持残障人士就业创业倾向于直接提供培训然后推荐就业,从社会康复的进程来看,仅仅通过残障人士个体的努力并不能有效保持就业现状,更重要的往往是环境对残障人士的态度和理解。结合辖区内的已有资源,项目更专注残障人士社会康复环境层面的改良以及倡导,通过倡导让更多人认识到残障人士的现状、也认识到残障人士的优势,对残障人士能有更多的理解,改良残障人士的社区生活环境。
★ 服务目标
广爱社工希望通过“小苹果”创业计划提升残障人士融入社会的基础能力,恢复其社会功能,打造“有种、有趣、有料”的“小苹果”品牌形象,让社会大众接纳残障人士,为其营造平等、支持的社会生活环境。
★ 服务内容
项目秉承“以康助残”、“以残助残”、“以残助康”、“回馈社区”逐层递进的理念为指导,结合社工专业技能,运用商业支持与公益创新的思路,双轨并行,将商业运作与社会工作服务相结合:一方面,以创业实践为载体,挖掘“小苹果”潜能,开展系列康复训练;另一方面,通过“小苹果”真实故事传播和社区服务让社会理解、喜爱并支持“小苹果”。具体包括七个方面内容:
1、开展生活技能训练
为了提升“小苹果”个体融入社会的能力,开展生活自理系列、安全出行系列、文明交友系列康复训练;
2、开展创业就业技能训练
针对创业过程相关需求开展岗位训练,例如产品生产技能、电脑使用、产品销售、团队合作等,并使之及时获得成就感,强化康复动机,激发“小苹果”团队参与热情。
3、“小苹果”个案管理服务
以个案管理的服务形式,为“小苹果”建立成长档案,并跟进其参与项目过程的行为、心理、改变等。
4、“小苹果”创业团队扩大孵化
选择有残康领域的家综,即通过培训、驻点督导等形式,推动“小苹果”团队的培育孵化,形成“小苹果”创业分支,扩大创业团队规模。
5、“小苹果”新形象传播
通过故事(今年开始加入漫画形式)传播,让世界了解“小苹果”的基础知识、有趣日常和创业经历,打造“有趣、有料”的形象。
6、“小苹果”义工服务
开发匹配“小苹果”能力的社区义务工作岗位,为其平等参与社区生活创造条件,提高社区大众对“小苹果”的接纳度。
7、“小苹果”创业联动平台
调动各界的力量支持“小苹果”创业,让联动单位和个人也成为项目的传播者。

★ 发起阶段(2016年5月-9月)
萌发该计划是源于2016年5月的家综残障人士小组,当时广爱社工得知某位组员因家人从事废品回收工作而自卑,现场向其灌输“劳动最光荣” 、“环保事业有意义”的观念。其后,广爱社工与街道沟通,安排这群残障人士参与某社区的废品回收,且收益获许作为组员补贴。那次回收废品大概五六十块钱,组员们表现的很兴奋,但觉得金额不多,变决定把钱暂时存入“梦想基金”。这是,他们提出希望创业,希望有朝赚够钱,能和小伙伴到景点游玩,这笔钱也算是创业计划的起步资金。
★ 试运营阶段(2016年9月-2017年3月)
广爱“小苹果”创业计划最初主要在广爱下属的市桥街中北片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试运营——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残障服务领域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主导作用(整合运用三大专业工作手法进行沟通表达训练、人际交往训练、出行训练、义务社区服务,获取家属支持和社区的认同),运用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所属街道及社区的人力(手工达人志愿者)、物力(爱心企业捐赠的边角料)资源,设计首款产品“束口袋”,并趁着双十一试销,获得第一批订单79个。试销的成功让更多的家属和“小苹果”加入团队,创业积极性愈发高涨。
★ 初步发展阶段(2017年4月-2017年11月)
试运营后,创业团队及产品生产较为稳定,主动创业兴致更高,社工带领“小苹果”不断突破安舒圈,尝试让“小苹果”承担更多组织的工作,例如控制产量、组织生产、购买工具、设计产品等,并带领“小苹果”谈合作,学习外联。同时不断扩宽销售途径,增加销量。基于成功经验(创业实践下的残障人士的康复训练动机更强,并且效果明显)广爱社工开始梳理项目运作模式,并成功在另一个家综复制该模式,初步扩大了项目规模。
★ 拓展优化阶段(2017年12月至今)
在初步发展阶段,即项目复制推广阶段,广爱社工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分支点的团队的积极性难以维持、生产成本过高、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基于分支点运营人员和当地资源的影响,项目进度并不一致,解决各个问题的同时,广爱社工开始制定项目操作手册《“小苹果”培育手册》,结合驻点督导,希望在模式复制的过程中能给予实施者更细致的指引。2018年开始,该项目开始全机构推行,受众面扩大的同时,新的实践更是对已有项目模式的考验,以促进项目优化和深入发展。

项目结果与成效
截止2017年11月30日,团队稳定成员28人,共服务2671人次。订单增至380个,盈收增至3762元。社会捐赠增加至30300元(包含厂家捐赠的布料)。搭建2个网上销售平台,5个宣传平台(2个纸媒、3个网媒),联动15个以上合作单位参与,既包括政府、街道等行政部门,又包括商业协会,还有包括社工、公益行业等关注。期间获得了3大奖项:番禺区社会工作优秀品牌项目、2017年第二届广州市社会创新奖—十佳社会创新项目、2017年第二届广州市社会创新奖—最具网络人气奖。

项目经验总结
★ 社会康复为核心,充分激发残障人士的参与动力
自“小苹果创业计划”启动以来,社工一直以“小苹果”作为残障人士的昵称,并且通过多种服务手法推广及宣传“小苹果”,这样的做法即从称呼上去标签化,也让残障人士潜移默化地提升自身的认同感,让其不再执着于自身的缺陷。本项目最终目的是实现“小苹果”的社会康复,同时希望能为“小苹果”及其家庭增加收入。项目推广复制期间,我们发现其他家综较难持续运营这个项目,究其根本,是项目人员最初就搞错了方向:项目初期,未达到稳定营收阶段,就以经济收益诱导参与,而忽视了残障人士的社会康复核心需求。因此,在项目初期更多的关注个体的康复需求,提供贴切的社会工作服务,辅助以创业的行动和目标,强化社会康复的动力,才是关键所在。
★ 新形象的塑造:推进“以残助残、以残助康、回馈社区”的理念深化
不再是“扶困救弱”,而是倡导“以残助残、以残助康”的理念,促进更多社区居民尊重和支持残障人士,打破旧的“靠政府养”的观念,让大众看到独立自强的“小苹果”形象!另外加强培养残障人士的志愿服务技能,挖掘残疾群体的潜能和技能,实现残障人士回馈社会的目的。
★ 用生命影响生命,善于发现优势和美好
“用生命影响生命”常常用来形容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而在这个项目中,笔者认为,是“小苹果”影响了社工。他们自身具备很多神奇的因子:不认识路照常组织出游的冒险精神、思考能力有限却一直想为父母解忧的孝心、不甘于“无能”现状而离家出走找工作的进取心……这一切,都冲击着笔者:他们最大的优势就是乐观、坚强和满怀渴望,这就是项目能成功的基础。